棚室蔬菜细菌性病害种类很多,且近年来呈上升势头,因棚室高湿环境,加上不恰当的管理,是当前蔬菜常发病害中很难防、很难治的一大类病害。
细菌性病害为害的主要特点是:细菌与寄主细胞接触后通常是先将细胞或组织致死,然后再从坏死的细胞或组织中吸取养分,因此导致的症状是组织坏死、腐烂和枯萎,少数能引起肿瘤。初期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或油渍状、半透明,潮湿条件下有的病部有*褐色或乳白色胶粘、似水珠状的菌脓;腐烂型往往有臭味。
细菌性病害症状表现
根据其为害部位和为害表现,概括说来共分七种类型:
斑点型: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中,有相当数量呈斑点状。通常发生在叶片和嫩枝上,叶片上的病斑常以叶脉为界线形成的角形病斑,细菌为害植物的薄壁细胞,引起局部急性坏死。细菌病斑初为水渍状,在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中部组织坏死呈褐色至黑色,周围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半透明的退色圈,称为晕环。如*瓜细菌性角斑病。
叶枯型:多数由*单孢杆菌侵染引起,受侵染后最终导致叶片枯萎。如*瓜细菌性叶枯病。
青枯型: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致使茎、叶枯萎。如番茄青枯病。
溃疡型:一般由*单孢杆菌侵染植物所致,后期病斑木栓化,边缘隆起,中心凹陷呈溃疡状。如番茄细菌性溃疡病、番茄细菌性斑疹病等。
腐烂型:多数由欧文氏杆菌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烂。多汁的组织受细胞侵染后通常表现腐烂症状,细菌产生原粘胶酶,分解细胞的中胶层,使组织解体,流出汁液并有臭味。如细菌性软腐病。
畸型:有时,也可以引起根、根颈或侧根以及枝杆上的组织过度生长,形成畸形,呈瘤肿状或使须根丛生。该情况发生较少,但在甜椒上见有茎部呈瘤肿状。
流胶型:这种类型主要发生在瓜类蔬菜上,且是近两年来非常严重的一类病害,主要为害茎蔓和瓜条,为害部位出现大量白色或透明色的胶状物。
诊断方法
1.蔬菜植株病变部位无明显附属物(如菌丝、霉、毛、粉等);
2.发病后期病变部位往往有菌脓出现,而真菌病害则有霉状物(菌丝、孢子等)。
3.斑点型和叶枯型细菌性病害的发病部位,先出现局部坏死的水渍状半透明病斑,在气候潮湿时,从叶片的气孔、水孔、皮孔及伤口上有大量的细菌溢出粘状物——菌脓。
4.青枯型和叶枯型细菌病害的确诊依据,用刀切断病茎,观察茎部断面维管束有否变化,并用手挤压,即在导管上流出乳白色粘稠液——菌脓。利用细菌脓有无可与真菌引起的枯萎病相区别。鉴别茄子青枯病和枯萎病就可用此法区别。
5.腐烂型细菌病害的共同特点是,病部软腐、粘滑,无残留纤维,并有硫化氢的臭气。而真菌引起的腐烂则有纤维残体,无臭气。如鉴别软腐病和菌核病常用此法。
防治方法
树立以“病害三角”或“病害四面体”的观点,来综合防治。针对其发病条件,防治措施分三方面:一是控制棚内湿度;二是减少伤口,特别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伤口;三是合理使用药剂。目前来看,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是:抗生素类。
链霉素(72%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90%新植霉素)、中生菌素(3%中生菌素)等。
该类药剂治疗效果差,预防效果好,内吸性强。预防病害发生,可选择该类药剂。
第二类是:铜制剂。
无机铜:氢氧化铜(46.1%氢氧化铜)、硫酸铜、波尔多液
有机铜:喹啉铜、绿乳铜、络氨铜、琥胶肥酸铜等等
该类药剂治疗效果好,预防效果差,内吸性弱。病害发生后,可选择该类药剂。
第三类是:唑类药物。如叶枯唑、噻唑锌。
该类药剂内吸传导性强、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因是唑类药剂,可能有抑制生长的作用。
所有的细菌性病害都可用上述三类药剂之一,或复配进行防治,但要注意发病部位不同采用不同的使用方法:
1.喷雾。
2.喷淋灌根。或者是穴施。
3.涂抹。
4.有时也可采用注射。如髓部坏死,但注射难度大,受髓腔影响很多时候难以操作。
附录:
常用细菌用药比较
1、农用链霉素
已于年6月被取消登记,国内仅有3家企业的3个登记证件,目前在中国农药信息网上已查不到相关信息。
链霉素是最常见的抗生素类杀菌剂,过去曾经是防治细菌性病害的传统产品,近年来抗药性不断地增强,防治效果也不断地下降,最终导致“超级细菌”的出现。
由于国家对农用抗生素的严格管理(被列为“处方药剂”),链霉素的前途令人堪忧,大部分已经退出市场,基本看不到身影。
2、春雷霉素
国内有58家企业个农药登记证件,其中76个单剂,42个混配证件,登记作物广泛,在果树、蔬菜和水稻上均有应用,杀菌谱比较广泛,对细菌、真菌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对大豆、葡萄、柑桔、苹果等有轻微药害,在邻近大豆地使用时应注意,对人畜无*、无残留、无污染,符合现代环保要求,适合生产绿色无公害食品使用。
3、中生菌素
目前共有34个农药登记证件,其中14个单剂,20个混配证件中生菌素的专利技术在中国快速成长,是目前仅限于防治农作物细菌病害的农用抗生素,与链霉素具有相同作用机制,完全生物源发酵制取的农用抗生素物质,具完全水溶性;
国内国外试验测定,能杀灭和抑制99.95%以上的植物致病细菌;目前未发现敏感植物,混配药方便,施药方式灵活,喷雾、拌浸种、灌根都可以;中生菌素是防治植物细菌病害最有希望和最具竞争力的农用抗生素之一。
4、四霉素
是辽宁微科生工的专利,目前有1个原药登记证件,2个单剂,1个复配制剂登记证,海利尔已经在进行产品登记,预计很快下证。常见的四霉素制剂中包括A1、A2、B和C四大抗菌素,四种有效成分具有互补性,杀菌效果能成倍提升,对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效果尤为突出!同时对真菌性病害也有极强的杀灭作用,一药多治,市场前景广阔,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5、噻枯唑(叶枯唑)
中国农药信息网上已查不到相关信息,据相关资料表明浙江龙湾化工日产95%叶枯唑原药3吨。
20%叶枯唑WP,对水稻倍稀释喷雾,对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有效。由于在水稻上登记时间超过20多年,水稻已经产生了很大的抗药性,叶枯唑防治效果在不断地下降。
由于登记企业过多,市场竞争无序,价格非常混乱,逐渐地失去其原有的地位,已处于没落状态。
6、乙蒜素
国内有27个登记证件,登记作物广泛,对细菌和真菌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也是比较常见的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
7、氢氧化铜
国内有22家企业30个登记证件,多为单剂,在水稻上未曾登记,在经济作物如蔬菜(*瓜、辣椒和西瓜)、果树(柑橘、葡萄和荔枝)和烟草登记广泛,是常见的防治蔬菜细菌性病害的无机铜制剂。
在花期和幼果期比较敏感,不可与酸性农药混用,宜单独喷洒。其中与春雷霉素的混剂对苹果、葡萄、大豆和藕等作物的嫩叶敏感,因此一定要注意浓度,宜在下午4点后喷药。由于登记企业比较多,价格悬殊大,真假难辩,市场也极其混乱。
8、王铜
20家企业40个登记证件,多为复配,单剂证件只有12个。登记作物广泛,防治对象也比较多。对苹果、葡萄、大豆和藕等作物的嫩叶敏感,因此一定要注意浓度,宜在下午4点后喷药。不能与硫代氨基甲酸酯杀菌剂混用。
9、波尔多液(碱式硫酸铜、硫酸铜钙)
波尔多液与硫酸铜钙、碱式硫酸铜均为同类产品,含量和纯度有所区别,目前有波尔多液证件5个,硫酸铜钙证件5个,碱式硫酸铜证件14个。
碱式硫酸铜为工业化生产,铜离子含量是常规波尔多液(硫酸铜钙)的2.9倍,性价比较高。由于成品制剂多为中性,所以混配性非常好,是性价比很高的化合物,再加上没有抗性,前景非常好。
10、噻森铜
是浙江东风化工有限公司的专利,属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1个原药登记证件,2个剂型登记证件。该制剂对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番茄青枯病、大白菜软腐病、柑桔溃疡病等农作物常见细菌性病害防治效果不错。
11、乙酸铜
国内只有1家企业生产原药,登记证件也由2年前的78个下降至11个,笔者对其前景不看好。复配(混配)登记主要防治病*性病害,单剂登记细菌性病害比较少。
12、琥胶肥酸铜
国内有12家企业12个登记证件,近两年证件数量在不断下降。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都比较广泛,对细菌和真菌均有一定防治效果。使用时药液浓度不得过大,否则易产生药害。
13、松脂酸铜
国内有14家企业14个登记证件,近两年证件数量也是不见增多。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都比较广泛,对细菌和真菌均有一定防治效果。
14、噻菌铜(龙克菌)
国内仅有1家企业生产原药,1个登记证件。对*瓜细菌性角斑病、果树、果类、花卉、水稻、棉花和烟草等农作物细菌性病害的药剂。
15、噻唑锌
是浙江新农的专利,有2个原药证件,3个产品登记证件。目前也只有浙江新农化工一家在做。
16、氯溴异氰尿酸
国内有12家企业14个登记证件,登记作物广泛,杀菌谱也非常广泛,对细菌、真菌和病*等病害都有一定的效果,属于“万金油”式的农药,但市场价格混乱,零售利润低,经销商缺乏动力。
17、三氯异氰尿酸
国内有3家企业5个登记证。对细菌和真菌等病害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勿与酸、碱物质接触,,以免分解失效和爆炸燃烧。产品如遇碱、酸分解燃烧,应以砂石扑灭或采用化学灭水剂抑制。
18、多粘类芽孢杆菌
目前国内生产厂家4个,8个登记证件,是一种防治青枯病和枯萎病的生物农药。
注意啦
第七届中国高级无土栽培和果蔬前沿种植技术培训班
12.1-12.5日开班
没报名的小伙伴
抓紧啦
这么精彩的培训班,就差一个你了!
名额有限,预报从速(扫码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