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常见的症状及表现
1、腰肌劳损:能摸到、有压痛
如果感觉腰痛,而且能够摸到,可能是腰肌劳损。
2、腰椎间盘问题:位置很深、活动受限
感觉腰部很痛,无法弯腰,但触摸时没有很明显的痛点。这往往是腰椎间盘引起的牵扯痛,或者小关节紊乱引起的疼痛,确诊需借助核磁共振或者CT。
3、神经受累:腰疼伴随下肢放射性痛
放射性痛就是沿着腰,一直到大腿、小腿,甚至足背、足底一条线的疼,或有麻木、下肢无力等症状,这些情况都有可能是神经受累所致。医院检查压迫程度以及压迫位置。
突然腰痛,是不是得了椎间盘突出?
导致腰痛的疾病有很多种,比如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其实腰肌劳损也不能算病名),腰痛未必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有一个可以大概来判断腰痛的性质:如果疼痛的部位是在脊柱一根线上,或者与腰痛出现的同时,还出现不同程度的腰椎活动受限,通常为腰椎间盘突出;如果疼痛主要在脊柱旁的肌群,那么腰肌劳损的可能性比较大。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什么症状多集中在腿部
腰椎间盘突出这个病,不是字面意思,腰的病,就是腰疼。腰疼在这个病里面是可有可无的。那必须有的是什么?必须有的就是腿疼,腿麻或运动障碍。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感觉,运动都是神经支配的,管腿的疼痛,冷热,酸胀等感觉是从腿经过腰,到大脑的。
让腿脚运动的神经是从大脑经过腰到腿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就是因为腰的椎间盘突出,压住了管下肢感觉运动的神经,所以只要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就一定有腿的疼痛麻木或运动功能障碍。
对腰椎间盘来说,坐着比站着时受到的压力更大。
站着的时候,头、躯干、上肢的重量通过腰椎向下传导,最终传到脚弓。
坐着的时候,头、躯干和上肢的重量传导到腰部再到臀部。脊椎在腰椎这里有个向前的弧度,如果坐姿不正确,腰部没有足够的支持,那上身的重量会全部集中在腰椎间盘,腰椎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腰椎的健康曲度将被改变,导致腰椎变直,甚至反弓。
客观看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一般而言,腰椎间盘突出是不能完全治好的。
因为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退行性疾病(也就是老化),简单来说,就是椎间盘使用了二三十年后用坏了,就像汽车的轮胎磨薄了漏气一样,包裹髓核的纤维环破了,髓核就跑出来了,压到了神经根,就产生了腰痛、腿麻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虽然无法治愈,保守治疗在多数情况下也可以缓解症状,解决病痛。需要动手术的“腰突症”是少之又少的,手术治疗是在其他治疗措施都无效的情况下,迫不得已才会考虑的手段。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典型表现是坐骨神经痛
也就是疼痛从臀部沿大腿外侧一直放射到小腿或足部,这样的症状才能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症。
换言之,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开始时会有腰痛,但很快症状就会集中到“腿上”。
因此,腿痛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表现。
在现实当中,许多完全没有腰腿痛的正常人,他们的腰椎核磁也会有椎间盘突出;许多腰椎间盘突出非常明显的人却没有任何临床表现;相反,有些人椎间盘突出的并不明显而腿痛却十分严重。
生理曲度变直是怎么回事?
人体脊柱的功能是支撑体重,传递重力,保护脊髓及神经根等组织。
正常的脊柱结构,有四个生理弯曲:颈曲、胸曲、腰曲、骶曲,整体上形成竖直的形态,和椎间盘一起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其中,腰椎支撑着人体上身的整个重量。
腰椎曲度变直之后,身体的缓冲能力降低,腰椎间盘承担了几乎全部的缓冲任务,纤维环更容易受到冲击、压迫而损伤、裂纹。
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止复发并不难,难就难在:你每天愿不愿意花上五分钟!
NO.1腰背肌锻炼方法
关节的提前退化和损伤很大原因是肌肉、韧带的强度和弹性不足,骨质直接承担了压力,长时间如此造成关节软骨提前退变,所以加强肌肉锻炼就是在保护关节!
小燕飞第一步
小燕飞第二步
五点支撑
动作要领:平躺到床上,身体姿势如上图所示,向上抬的动作做到自己的极限,坚持5-10秒钟,然后缓慢落下,做大燕飞的时候下肢要抬起来,同样坚持5-10秒。
五点式支撑
动作要领:“五点”指的是头部、双肘和双脚,平躺之后双腿屈膝,缓慢向上支撑到自己的极限位置,坚持5-10秒后缓慢放下。
腰背肌锻炼可以防止腰肌劳损和椎间盘突出,对稳定脊柱,保护脊柱关节有很大功效。当肌肉有力的时候,脊柱就会在肌肉的坚强保护下去运动,降低劳损几率。
NO.2臀中肌锻炼方法
臀中肌的锻炼主要对下肢稳定性起很重要的作用,很多人的“摇摆步”、“鸭子步”都是臀中肌无力造成的。
臀中肌锻炼
动作要领:身体侧躺直,一只腿向上抬,抬到自己的极限位置,每次坚持5-10秒,然后缓慢放下,可换方向。
通过臀中肌锻炼,能够加强臀中肌力量,对于走路摇摆对骨头造成的异常损害都有缓解作用。
注意:以上几个动作可根据自己的体力决定组数,关键在连续性,每次做几组,每天持续做。
文化之旅品读百味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