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迫性脊髓病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会议纪要中华医学杂志社指南与进展巡讲 [复制链接]

1#

在这充满活力、清爽怡人的初秋,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指南巡讲系列活动之《中华儿科杂志》年指南巡讲长春站在美丽的北国春城--长春顺利举行。此次巡讲内容涵盖呼吸、感染、消化、发育行为等多个儿科领域,讲者均为各专业领*人物,为来医院的儿科医生近人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

开幕式

开幕式上,医院小儿呼吸一科成焕吉主任代表东道主对各位远道而来的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陆权教授回忆了中华儿科杂志风风雨雨的七十年,同时祝福杂志能够走的更高、更远、更好,也期望我们儿科事业更加蓬勃发展。医院*艳智院长代表长春市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热烈欢迎各位专家的到来,并感谢中华儿科杂志给我们带来了这样一场学术大餐。

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二版解读

陆权教授—医院,上海医院

陆权教授就儿童抗菌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做了专题讲座。陆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国儿童和新生儿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成书过程。接着从感染、伴随状况、病原体、首选治疗、备选治疗等6个纵列说明儿童常见感染的微生物治疗以及常用抗菌药物、抗病*药物的剂量和用法。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

鲁继荣教授—医院

鲁继荣教授针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从简单的对肺炎支原体病原体的介绍到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疾病特点,再到尽早进行抗支原体治疗,娓娓道来。而对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要做到尽早识别,治疗上注意是否合并感染,并强调了糖皮质激素及纤维支气管镜的应用。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

邹映雪教授—医院

邹映雪教授讲授肺炎支原体再认识,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出率、诊断、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变化等方面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了重新梳理,并提出重视暴发型和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内容非常翔实、新颖。之后邹教授就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

儿童咳嗽与哮喘

成焕吉教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学院

成焕吉教授讲座儿科咳嗽与哮喘,从一例儿童慢性咳嗽病例引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接着讲解了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因、临床特征,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典型哮喘的区别。最后介绍了孟鲁司特是指南推荐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药物。

儿童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头孢托仑的治疗地位

陆权教授—医院,上海医院

陆权教授介绍了儿童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头孢妥仑的治疗地位:从AAP指南---儿童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头孢妥仑体外抗菌活性研究;日本呼吸道感染指南中头孢妥仑治疗地位;头孢妥仑匹酯颗粒在日本的上市后研究等4个方面讲解头孢妥仑对于儿童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作用。

食物过敏相关消化系统疾病管理的关键问题

龚四堂教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龚四堂教授首先介绍了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包括口腔过敏综合征、严重过敏反应、食物蛋白诱导的肠病、食物蛋白诱导的小肠结肠炎综合征、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乳糜泻、嗜酸细胞性食管炎及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并分别就以上疾病的特点进行了展开讲解。之后讲解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方法和管理原则。

难治性哮喘的诊治

赵德育教授—南京医院

赵德育教授针对难治性哮喘梳理了诊治思路:首先确定哮喘的诊断,包括难治性哮喘的确定(排除其他可能疾病),识别合并症,评估和改变危险因素(基础的,复杂的),规律的随访和MDT讨论,特殊病例如糖皮质激素抵抗性哮喘的识别。之后讲解了难治性哮喘的治疗。最后介绍了免疫靶向疗法药物及表型特异性治疗。

屏幕暴露与儿童早期发展

章依文教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章依文教授讲解屏幕暴露与儿童早期发展:首先介绍了各儿科学会建议儿童早期屏幕接触的时间及年龄。之后讲解在儿童发育早期,屏幕暴露对亲子交流的影响,屏幕学习的机制、对教育环境的实际影响。最后从儿童如何学习语言,儿童语言发育的基础方面介绍如何帮助儿童语言发展。

营养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李廷玉教授—重庆医院

李廷玉教授从流行病学、铁对脑发育的重要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和流程、治疗原则和案例以及预防策略等方面介绍了营养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同时介绍了李教授如何从临床实际问题出发寻找科研方向,在场医生受益匪浅。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版)解读

洪建国教授—上海交通医院

洪建国教授强调支气管哮喘的严重程度随时间变化,诊断不足应引起重视,治疗效果不佳时应重新评估诊断是否正确。并对哮喘的评估手段、病情评估工具及难治性哮喘等进行重点介绍。治疗上,指出目前治疗不足和治疗过度并存,注意β2受体激动剂的过度使用。

ASD早期识别重要性和必要性

李廷玉教授—重庆医院

李廷玉教授就孤独症为什么要早期识别、如何简易的早期识别进行介绍。孤独症谱系障碍临床表现复杂,两大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狭隘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伴有焦虑抑郁、易怒、攻击、智力残疾、学习障碍、睡眠问题等多种共病。强调早期识别、早期筛查、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并通过生动的实例向大家介绍早期识别技巧。陈慧中教授就毛细支气管炎的定义、病理变化、临床过程进行了具体讲述,强调应对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以及评估有无发生重症的高危因素。治疗上,应以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避免过度治疗。预后多良好,但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